台灣路亞魚種介紹(三上) 棘臀魚科 (太陽鱸科)-大口黑鱸 別名:加州鱸、大嘴黑鱸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大口黑鱸
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/chi/species.php?id=395340
大口黑鱸(Largemouth Bass,下稱Bass、黑鱸)算是在世界上最具知名的釣遊魚種,當然台灣也不例外,只是這原產於北美至中美洲的Bass,在台灣原先被引進作為食用魚種,現在也有很多地方放養成釣遊魚種,當然因為他的野外適應力還算頗強,所以在一些北部山區池塘和水庫也可以見到蹤影,南部則因為夏季溫度關係,比較少看到野外有成功繁殖。
在原產地美國,Bass被當成釣遊魚種好幾百年歷史,相關的釣魚產業與周邊商品已經發展到淋漓盡致,舉凡竿具釣餌到船艇引擎等,商業規模非常驚人;而在日本,釣Bass的人口也被粗估有超過百萬人,相關品牌及產業更不勝枚舉。正因如此,Bass的研究、釣具及釣技,到目前為止也發展得非常成熟,不過因為影響Bass捕獲的環境、水文、氣候及其他因子非常多,所以Bass也被公認為非常有技術性的Lure魚種之一,尤其是超過一定尺寸的lunker bass(或稱藍迪)。
台灣的Bass Fishing大致分為兩種類型,一種是以管理釣池為主的管釣黑鱸,另一種則是以野外環境場地為主的野釣黑鱸,兩種場地的黑鱸釣技,老實說都有其特殊及有趣之處,以下讓我們簡單來看看吧。
管釣黑鱸:
以管理魚池或自加池塘為主的放養黑鱸提供釣友休閒練習,也常看到黑鱸競賽在此類型場地比賽。此類型場地因為環境及其他因素,黑鱸極少能存活過下一個世代,所以需要靠池主不斷放魚來維持一定數量及咬度,以滿足釣友需求。正因這類型環境中的黑鱸會不斷被釣者釣起,所以在放魚一段時期後,黑鱸會變得極為小心或特殊的覓食模式,變得不易釣獲。不過釣鱸界有句名言,『Bass is Bass』,其實黑鱸不管怎樣還是要覓食,還是要依循天性而行,所以當然台灣的釣友也自然發展出一套管釣黑鱸的技法與招式。